说起小时候的动画片,脑海总会浮现一系列动作:每周日翻阅下周的《中国电视报》,锁定CCTV-6动画片播放时间,到时候早早吃完饭蹲守在电视机旁。
《黑猫警长》《舒克和贝塔》《葫芦娃》……很多个夜晚就在它们的陪伴下度过。
其中最令我难忘的,当属诞生于1987年的《邋遢大王奇遇记》。
动画片讲述了一个不爱干净又贪玩,绰号为“邋遢大王”的男孩误闯“地下老鼠王国”,在小白鼠的帮助下,大闹老鼠王国,与大黄狗、小花猫一同逃离到地面的故事。
2012年,经过对原本10集135分钟的动画片的修复、剪辑,时长85分钟的动画电影《邋遢大王奇遇记》上映。微博上的相关消息,被感慨“好怀念”的网友们转发了上万次。
那么问题来了:为什么时隔20多年,怀旧的声音依旧强烈?为何当时间来到2018年后,国产动画想再创造一部全民级别的经典,竟是如此之难?
没有80年代,就没有邋遢大王
《邋遢大王》的编剧是作家凌纾。早年,为了创作《海力布》这个讲述蒙古民间故事的动画片,他前往内蒙古草原体验生活。结果发现当地人正在遭受鼠害,鼠间疫也已开始流行,以至于不得不出动部队灭鼠。
《海力布》《猴子捞月》等老动画,都由凌纾担任编剧
他与《邋遢大王》的导演钱运达到云南收集素材的时候,也遇到过鼠间疫爆发,需要对疫区进行隔离的情况。
从兽医的讲述中,凌纾了解到了黑死病,也就是鼠疫。欧洲中世纪,黑死病曾造成2500万人死亡,有的城市死了一半人口,有的几乎成了死城,俄罗斯有座城只剩下五个人,这给凌纾造成很大的心理冲击。
后来,凌纾又看到有文章说老鼠进化得比人类还快,预言未来必将发生人鼠大战,老鼠甚至会统治地球。凌纾当然并不同意这种观点,有智慧、有情感、有发明创造力的人类绝对不会被老鼠击败。
于是,凌纾决定创作一部动画片,专门讲述人鼠大战,用一个冒险故事展现环境被污染后的严重危机,《邋遢大王奇遇记》就这样诞生了。
当年摄制组讨论剧本,前排左2导演钱运达,左3导演阎善春
最开始《邋遢大王奇遇记》规划的是三部曲,我们看到的是第一部:老鼠国王为了当地球球长,发明了致命的鼠疫病毒,要抓一个真人做试验,但邋遢大王破坏了他们计划,并且捣毁了他的老鼠王国。
第二部,讲的是老鼠国王在乡下鼠王的帮助下,逃到魔鬼峡谷,企图用地底有毒物质污染所有水资源,令植物枯死,人类无法生存,让整个地球变成荒凉的沙漠,但邋遢大王和伙伴们一起阻止了鼠王的邪恶计划。
第三部,更是把故事发展到了太空,接连失败的鼠王与外星老鼠勾结,入侵地球,俨然变成星际大战,故事的最终结局是邋遢大王醒来,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在公园长凳上做的一个梦。
由于种种原因,邋遢大王冒险故事只出版了第一部,第二部仅出版了连环画,第三部更是无缘得见。而动画片也只拍摄了第一部,共计13集。
我们看的邋遢大王只是第一部
从三部的剧情来看,凌纾在创作最开始,就有一个很宏大的规划:从古墓到魔鬼峡谷,再到太空,不断地把故事场景放大。
老鼠国王的野心不断上升,手段逐步升级,随着剧情的推进,更有吸血蝙蝠、毒蜘蛛、杀人鳄甚至外星老鼠的出场。
这种颇具美剧风格的情节设置放到现在的艺术作品中也是相当出众。
而《邋遢大王》这种浓重的科幻色彩,与80年代的科幻文化热潮有直接关系。改革开放后引进的第一部美剧《大西洋底来的人》就是科幻题材,《奥秘》《飞碟探索》《科幻世界》等一大批科幻杂志也都在80年代初问世。
80年代诞生的科幻杂志
出版于80年代初的《星球大战》连环画,大概第三部会是这个样子吧
老鼠国王这个反派是个狠角色,而主角邋遢大王,也不是个“善茬”。
拿到《邋遢大王奇遇记》剧本的时候,导演钱运达和阎善春都很喜欢这个故事,尤其邋遢大王令他们印象深刻:
“这个孩子不是完美的少年英雄,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好学生。有点顽皮有点邋遢,会恶作剧,很有性格,是非分明,胆子也大。”
导演钱运达说,在当时的年代,以这样一个有缺点的普通孩子形象做主角,在文艺作品中还很少见。
是啊,想一想60、70年代的文艺作品,塑造的都是潘东子、小兵张嘎、海娃这些一身正气的英雄少年,必须得符合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需要。
结果邋遢大王这个捣蛋男孩的出现,颠覆了这个传统,并引发了一股“歪风邪气”:1989年的《舒克和贝塔》,里面有个男孩叫皮皮鲁,学习成绩不好,还总和老师对着干;1990年的《魔方大厦》,主角莱克也是调皮男孩、不乖、不三好学生。
影响80后的调皮捣蛋男孩们
不说别的,就说邋遢大王的形象吧,是个典型的“叛逆潮男”:留着爆炸头、穿着喇叭裤,黄色海魂衫的领子总是歪的,当时有些老干部批评“后进青年”,就是这么一副打扮。
疯狂蹦迪的潮流Boy
长大后,他就是舞池小王子
绘制邋遢大王形象的,是青年画家姬德顺。回头再看看他当年的老照片,会发现他自己就是一个行走在潮流前沿的时尚达人。
左起:背景设计吴怀泽、编剧凌纾、美术设计姬德顺、导演钱运达
不难想象,在那个改革开放还不到10年的时间点,邋遢大王这种“反英雄”形象,一定面临着不小的舆论压力。
或许,只有整个文化界都在为冲破禁忌而奋斗的80年代,才能为邋遢大王的诞生提供必要的文化土壤;
而只有与时俱进的上影厂,才能做到让邋遢大王最终诞生。
了不起的上影厂
回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历史,《邋遢大王》的导演钱运达老先生说:
“80年代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黄金年代,真正做到了各种尝试和探索,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动画作品。”
中国动画有一个华丽的开始。动画祖父万氏兄弟,因为看了美国弗莱谢尔兄弟的《逃出墨水井》着了迷,在完全自学手工的条件下,在1926年完成了中国最早的动画电影《大闹画室》。
1940年,万氏兄弟制作出了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《铁扇公主》。而世界上第一部动画长片《白雪公主》诞生于1937年,仅仅早了3年。
《铁扇公主》在日本公映时,观众们深深震撼,其中就包括当时年仅14岁的手冢治虫,也就是后来的“阿童木之父”,这位被称为“日本漫画之父”的大师。
1957年4月1日,上海美影厂正式成立,此前为战乱所累的万氏兄弟也相继回到上海,加入了美影厂,成为厂里灵魂人物。
自此,中国动画开始进入辉煌期。首部代表作就是万氏兄弟酝酿了20年的《大闹天宫》。
60年代初期,更堪称是“文艺的春天”,钱运达感慨:
想拍什么就拍什么,诞生了一系列经典片子,比如《大闹天宫》《小蝌蚪找妈妈》《牧笛》《金色的海螺》《孔雀公主》等等。
令人扼腕的是,1965年后,中国动画产业又再度陷入低谷。题材的限制,特殊的时代背景,令中国美术片只能不断地削足适履,最终削得自己毫无生机与活力。
直到改革开放后,到了文化环境自由宽松,人才纷纷回归的80年代,我们所熟知的《九色鹿》《天书奇谭》《黑猫警长》《邋遢大王奇遇记》等经典作品才陆续诞生。
回头再看《邋遢大王奇遇记》,从1985年项目启动,到1987年创作完成播出,整整两年完成了13集的动画片,这个速度在目前的电视动画领域简直是太慢了。
但精品就是需要不断的打磨,回头再看这部动画片,我们会发现它的品质不亚于一部电影作品,每集都好比是一部10分钟的微电影。
“电视动画片原本不必太过细致,但我们这部13集动画片其实是按照13部电影短片的规格来做,这种质感比起如今的动画作品仍不逊色。”
而且《邋遢大王》的剧情,会改变我们对“国产电视动画片太低幼”的刻板印象,不少剧情带有一些血腥,恐怖的元素。正因如此,《邋遢大王》成了不少人的“童年阴影”。
黄毛鼠撞在一起的场面
老鼠在欧洲传播黑死病
老鼠国王口中的人类末日
相当超前了
80年代对动画作品题材的开放,审查的放宽,令创作者们可以进行从未有过的探索,这是一大批优秀作品能够出现的必要条件。
黄金年代必然诞生大批经典作品,这个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动画领域,经典的摇滚乐、流行乐、电影、电视剧、小说,也会因为特定的时代原因扎堆出现。
当特定的时代一去不返后,80年代经典作品的井喷现象,也就难以重现了。
国产动画何时不再邋遢?
《邋遢大王》创作者们幕后的钻研与创新,也令人赞叹。
《邋遢大王》大部分场景发生在古墓中,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壁画、陪葬漆器、陶俑、彩绘棺椁……之前很少有美术作品出现过古墓场景,为了追求逼真效果,当年主创们还专门赶赴河南、陕西等地,实地参观了大量的古墓,才有了动画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老鼠王国。
当年主创在博物馆研究古墓文物
古墓原型与片中场景对比,摘自:《动画往事——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动画》
在现在的影视作品中,真人动画结合的模式早司空见惯,但是在30年前的80年代,《邋遢大王》的片头可是相当震撼的,让每个电视机前的孩子们眼前一亮。
然而从主创人员的爆料来看,他们并没有什么超越时代的“黑科技”,用的是最笨、最费力的方法:
先将真人唱歌的表演一张一张临摹下来,再把动画跟它配上去。原片一共13集,为了保留原底,片头曲需要和每一集一起录制一边,这样一共就需要小姑娘唱13遍!但是小曹蕾非常有灵性。13遍下来,她都基本保持了每遍唱的动作、长度、音调一致。
仔细观察,每集片头均有细微不同
80年代的动画制作条件相当艰苦,无技术,无设备,无资金,而且在国内更没有可以借鉴的例子。创作者们硬是凭着一身笨劲,一种匠心精神,完成了整个片头。
前辈们当然希望,当年的辛勤付出,能够推动中国动画的发展,这种求新求变的精神能够得到传承。他们绝不希望,当年的一切,在时隔30年后变得毫无意义。
2012年,《邋遢大王》的创作者们曾感慨
国家每年投资十几个亿,建立动画基地,但真正的创作人员却找不到资金。企业家不了解这个行业的特点,盲目投钱,结果亏得连个响声都听不到。很多人都急功近利,他们希望今年投钱,明年就要拿到回报。但这个行业无论是题材选择、剧本创作还是造型设计,都需要花功夫和力气的,必须得有长远眼光,扎扎实实。
千禧年后,动画市场渐渐地“一切向钱看”,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十分稀缺,《戚继光英雄传》《雷锋的故事》《高铁侠》这种为了套取补贴的雷人神片,粗制滥造、剧情低幼,就像一个个妖孽兴风作浪,令人对国产动画的前途感到绝望。
“今日欢呼孙大圣,只缘妖雾又重来”——所以当《大圣归来》在2015年上映时,苦垃圾国产动画久矣的观众们,为它献上热烈欢呼。
此后,《大鱼海棠》《大护法》等高口碑作品相继涌现,令“大圣”看上去不再孤单,今年也出现例如《妈妈咪鸭》这样一改低幼风的良心作品。
看得出,我们不缺少好的故事,不缺少有创意的创作者。
只是,想要再一次创造动画盛景的话,赢得一时的喝彩还远远不够,国产动画创作者们可能还需要回头看看80年代,像前辈们一样,把作品根植于时代之中,反映当下的思潮,这样的作品才会深入人心,突破“二次元”“国风”等圈层文化限制,成为全民级别的经典。
如果说这些优秀的创作者是孙大圣,他们头戴金箍后,的确无法再像花果山时代那样潇洒、随性,所以我们更需要用脚投票,坚定地与他们一道降妖除魔。
我相信,国产动画肯定会迎来不再邋遢的那一天,你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