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这篇之前,老殁是很纠结的,毕竟这玩意也能伤害本站...
部分内容来自奔跑中的奶酪。
常用规则
EasyList | 英文广告过滤,uBlock 内置规则。 |
EasyList China | 中文广告过滤,uBlock 内置规则。 |
EasyPrivcy | 隐私保护,防跟踪,uBlock 内置规则。 |
乘风广告过滤 | 国内各大网站广告过滤,补充规则。[订阅]、[无延迟链接] |
乘风视频过滤 | 国内视频网站广告过滤,补充规则。[订阅]、[无延迟链接] |
可选规则
I Dont Care Cookie | 去掉各大网站的 Cookies 使用警告,还有 Fork 版本。[订阅] |
CJX's Annoyance List | 反自我推广,移除anti adblock,防跟踪规则列表。[订阅] |
乘风小众视频过滤 | 一些小众视频站点的广告过滤规则,比较小众。[订阅] |
奶酪水印过滤 | 移除各大网站的全屏水印,具体看源码。[订阅] |
奶酪弹窗过滤 | 移除各大网站的弹窗提醒,具体看源码。[订阅] |
油猴脚本
骚扰拦截 | 移除登录提示,国内各大网站都支持。 |
外链跳转 | 移除链接跳转,国内各大网站都支持。 |
文本选中复制 | 移除复制限制,国内各大网站都支持。 |
拒绝二维码登录 | 优先使用帐号密码登陆,而不是二维码,暂不支持淘宝、百度。 |
规则清单
FilterLists | 最全的广告过滤清单,语言选择 “ZH” 则只显示中文规则。 |
AdBlock-Acceleration | 国际/中国地区广告过滤规则的加速订阅。 |
Adguard 官方规则 | AdGuard 的规则有自己特有的语法,其他工具可能无法订阅。 |
Let's Block It! | 移除低质量内容,uBlock Origin 的内容拦截器伴侣。 |
广告过滤插件发展史
为了给本文凑字数,这里再讲讲广告过滤插件的发展史。
• Adblock Plus
1994 年 10 月 27 日是历史性的一刻。
世界上第一个网络广告在 HotWired.com 投放,其中 AT&T 的广告点击率高达 44%,作为比较,如今全世界横幅类广告的平均点击率还不到 0.06%。
然而,在利益的驱使下,网页广告开始越来越“不讲武德”,数量多不说,花样也多。
比如弹窗广告、漂浮广告、闪图广告,甚至连广告的关闭按钮都假的,网页广告的无孔不入,也就催生了过滤广告的需求,于是一款叫做 Adblock Plus 的扩展应运而生。
不过,在最早的时候,Adblock Plus 的名字还是叫做 Adblock,没有后面的 Plus。
早期的 Adblock 也只能通过隐藏的方法来过滤广告,但随后 Adblock 迎接了革命性更新,Adblock 开始支持订阅过滤规则。
过滤规则的出现,使得广告过滤可以像杀毒软件的病毒库一样更新,著名的 EasyList 就是由 Adblock 团队创建。
Adblock 也因此分叉成了 Adblock Plus。
不久后,Adblock Plus 还改进了比较算法,即使添加上万条规则也不会影响浏览器速度,Adblock Plus 一跃成为浏览器必备扩展。
• Adblock
时间来到了 2009 年,Chrome 浏览器诞生。
受 Adblock Plus 的启发,Chrome 浏览器上也需要有类似的扩展,一款名为 Adblock for Chrome(简称 Adblock)广告过滤扩展就此诞生。
虽然名叫 Adblock,但它和当年的 Adblock,还有现在的 Adblock Plus 并无关系。
与此同时,依靠 Adlbock Plus 的这一套,各类广告过滤工具也纷纷涌现。
比如国外有 AdGuard、Ghostery、Ad Muncher 等工具,国内则开始盛行各类“广告卫士”和“净化大师”。
• 可接受广告
广告过滤应用越来越普及,用户是爽了,但一些靠广告获取收益的网站就惨了。
没有了广告收益,很多提供免费内容的网站停更或者倒闭,于是有人开始批判使用广告过滤工具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,因为这无异于“白嫖”。
一些网站也开始了反击,加入检测系统,一旦检测到你使用了 Adblock Plus 之类的过滤工具,就会弹窗提示你屏蔽广告不合理,又或者直接拒绝你访问。
一边是广告的肆无忌惮,一边是广告的杀无赦。
为了能在广告和用户体验间取得一个平衡,Adblock Plus 发起了一个叫做“可接受广告”的项目。
这个项目就是 Adblock Plus 不再对所有广告杀无赦,而会放过一些“非侵入式广告”,这样既能照顾用户的使用体验,同时又能考虑到网站的利益。
Adblock Plus 对非侵入式广告有明确的规定,比如不能闪烁、不能弹出、要有明显的区分等等。
但 Adblock Plus 无法从技术上辨识什么样的广告是“非侵入广告”,因此 Adblock Plus 设立了一个“白名单”,只要在这份白名单上的网站就会默认放行。
可问题就出现在这份白名单上。
虽然小网站可以免费加入白名单,但由于大型广告公司进入这份白名单需要支付费用,所以舆论很快就演变成了:广告商只要向 Adblock Plus 交钱,就可以避免自己的广告被屏蔽。
尽管 Adblock Plus 一再强调“可接受广告”是基于一套透明的规则在运行,Adblock Plus 收的这笔钱更多的是服务费,而不是“过路费”。
但很多网民不愿意相信,已经商业化运作的 Adblock Plus 会真正遵守这套规则。
网站 fivefilters.org 甚至全盘否定了“可接受广告”,直言“非侵入性广告”是一个矛盾的说法, 真正的非侵入性广告就是没有广告。
• uBlock
2014 年,一款叫做 uBlock 的新型广告拦截器出现。
uBlock 不但支持 Adblock Plus 的过滤规则,而它通过“阻断”的方式来过滤广告,在性能上有明显优势,表现为占用极低的内存和 CPU。
2015 年,uBlock 的原作者 Raymond Hill 因为时间和精力的原因,将原本只是兴趣好爱的 uBlock 项目转交给了另一个负责人 Chris Aljoudi。
接管 uBlock 后,Aljoudi 创建了网站 ublock.org 用来推广 uBlock,并开始请求捐款。
• uBlock Origin
可原作者 Hill 表示自己没有从捐款中受益,并且,uBlock 还删除了一个他很在意的功能。
在多番交涉无果的情况下,Hill 重操旧业,将 uBlock 项目重新分叉为 uBlock Origin,意为“正宗版”,然后还与 uBlock 划清界限。
uBlock Origin 表示不会接受捐款,而且还明确表示不会参加 Adlbock Plus 的“可接受的广告”项目。
uBlock Origin 直言用户最有资格知道自己什么可以接受,什么可以不接受,uBlock Origin 存在的目的就是让用户有选择的权利。
2016 年 10 月,Firefox 官方扩展中心将广告过滤的推荐扩展由 Adblock Plus 改成了 uBlock Origin。
而与此同时,Chrome 浏览器的广告过滤扩展 Adblock 被一个匿名组织收购。
从 Chrome 应用商店推荐的广告过滤扩展来看,我们有合理的理由怀疑这个匿名组织就是谷歌。2018 年,uBlock 被 AdBlock 收购 ,随后就一直处于半活跃状态。
所以到目前为止,uBlock Origin 是唯一保持独立的广告过滤扩展。
结尾
字数凑够了,这里简单讲两句。
本站右侧顶部,支持账号登录,但是被广告过滤规则傻兮兮的屏蔽掉了,这些规则并不够只能,经常会误伤。
而对付这些规则也很简单,除了数不尽的对付插件外,站长还可以把重要内容放置在规则里面,这样你想看内容就得关闭规则。
选择是自由的,你选择屏蔽,我选择防屏蔽,你来我往,没有对错。